【深刻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力·中國式現代化】
光亮日報記者 徐鑫雨
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云南游玩市場持續升溫,“客居云南”brand效應顯著擴年夜。據統計,本年1月至3月,云南省招待游客總量達1.9億人次,實現游玩總花費3261.8億元,客居人數達228.81萬人,同比增長56.9%。
這些數字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的生涯圖景——凌晨在蒼山腳下打太極的退休傳授,午后在洱海邊遠程辦公的“數字游平易近”,薄暮在古城闤闠擺攤的手工藝人……從雪山到熱谷,從古鎮到田園,云南用好豐富的鄉村資源,植進先進的理念形式,使客居業成為云南文旅產業新業態、鄉村振興新途徑。來往游客不由贊嘆,“客居云南,總有興趣想不到的驚喜”。
俯瞰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寶月關村。資料圖片
山青水綠,打造“候鳥港灣”
明代觀光家徐霞客踏足彩云之南,曾寫道,“桃花流水,不出人間,云影苔痕,自成歲月”。云南地處我國低緯高原地區,涵蓋7種氣候類型,夏日終年均勻氣溫21.9℃,夏季終年均勻氣溫10.7℃,春夏秋冬咸宜游宜居。
云南更是“自然氧吧”,叢林覆蓋率約60%,優良空氣天數占比99%以上,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9.1%,部門地區的負氧離子含量可達每立方厘米上萬個。這樣傑出的棲身環境,吸引了不少“銀發族”來云南度假、康養。
天天凌晨,來自河北的客居客谷繼華總會準時出現在家門口的小院,特別侍弄著親手種下的菜苗。看著它們長年夜,成熟后再端上餐桌,谷繼華心里滿是喜悅。
“2023年暑期,退休后的我和老伴來云南游玩,被這里惱人氣候、淳樸平易近風和閑適生涯節奏打動,于是我們決定在昆明長期棲身,把這里當成另一個家。”谷繼華平時在家寫寫書法,與三五老友拉上幾首二胡曲子。在他看來,“這就是幻想的包養網心得退休生涯”。
來自廣東的游客在云南年夜理洱海生態廊道騎行。新華社發
近年來,昆明用好豐富文旅資源,打造滇池游玩黃金岸線、年夜翠湖歷史人文游玩圈等“黃金游玩線路”,依照“一村一策”,選取資源好、產業特點凸起的牛戀村、太史村等樹立包養網精品平易近宿,整合游玩、度假、休閑、養生等業態,為來往游客打造“候鳥港灣”。
云南的好山好水,也吸引著年輕游客紛至沓來。數據顯示,近兩年,來云南的游客中,23~45歲的青壯年占比超45%。
“在年夜理,我感觸感染到詩意般的生涯。洱海開闊明凈,令人賞心悅目。”來自江西的00后劉晨,決定在年夜理度過完成學業后的三四個月空閑時間。“城市生涯節奏比較快,想找個處所靜下來感觸感染一下慢生涯,在年夜理我結識了不少情投意合的小伙伴,我們一路往古鎮游玩,沉醉式親身經歷當地文明。”劉晨說。
有業內專家表現,客居是一種深度的在地生涯實踐與文明共鳴。6項世界遺產、8座國家級歷史文明名城、777個中國傳統村、671個國家A級游玩景區……云南更是不少游客首選的身心療愈地,游客紛紛稱贊“最是云南看不夠”,吃花、吃菌,各色美食也讓人年夜快朵頤。
幾名客居客在云南省曲靖市馬龍區通泉街道楊官田社區土瓜沖村聚會。新華社發
近悅遠來,發展幸福產業
凌晨,來自四川瀘州的客居客劉川推開院門,千畝繡球花海映進眼簾,好像山中深處“桃花源”。位于曲靖市馬龍區通泉街道楊官田社區的土瓜沖村,因早年種土瓜得名。近年來,村里隨機應變盤活資源,將77間閑置老房改革成平易近宿、咖啡館、鄉村酒吧,流轉農戶1000畝地盤,種植繡球花和金絲皇菊。屋外看花賞心悅目,屋內陳設簡約慷慨,讓客居客既住得舒心,又看得見鄉愁。
“每年5月至11月是繡球花盛開期,土瓜沖村日均招待游客超千人。社區配套建設環山棧道、露營基地、露天影院等設施,并發布‘四時兩花’節慶活動,深受游客歡迎。”楊官田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李兵高興地說,“村里22戶改革的‘老屋子’全都住滿,可以說‘一房難求’。北京、四川、重慶等地的客居客,來了我們這兒就不想走。”
凌晨的土瓜沖村,滿眼熟機。不少村平易近在家門口支起了小吃攤,辦上了農家樂。成群結隊的客居客,或串門走動,或圍爐煮茶。寫生的老師、學生將花團錦簇的美景定格在畫紙上……李兵告訴記者,2024年,村平易近通過地盤出租、衡宇租賃、開辦農家樂、當場務工等方法,實現戶均增收2.4萬元,村一起配合社支出88萬元。
云南以鄉村客居為重點,梳理總結一批立得住、叫得響、能復制、可持續的典範示范,引導更多鄉村隨機應變發展客居,構成“村集體+農戶+運營主體”的聯農帶農益農機制,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促進農平易近當場就近就業。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六郎城村,是一個獨具壯鄉風情的村寨。沿著石斛觀光長廊的巷子拾級而上,山路兩側栽種的石斛正茂盛生長,云包養平臺推舉霧飄散其間,好像“仙草秘境”。據清楚,六郎城村均勻海拔約1200米,年均氣溫19℃,叢林覆蓋率達82%,被評為“國家級叢林康養基地”。近年來,該村安身石斛資源和風俗文明,建設景區,開發石斛饅頭、石斛酒、石斛宴等美食,石斛康養小鎮、石斛花節漸成當地文旅手刺。
“以前的六郎城村,路況未便,好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現在有了這么年夜的變化,想都不敢想嘛!”六郎城村村小組長李睿說,“不少村平易近將自家衡宇改建成平易近宿,經營起農家樂,在外務工的老鄉都回村創業了。游客越多,我們越高興!”本年春節至5月,六郎城景區累計招待游客20.15萬人次,此中客居客3000余人,實現游玩綜合支出1838萬元。
從“游玩”到“客居”,僅一字之別,折射出游玩業態的轉變,展現著游玩業這一平易近生產業、幸福產業的蝶變。普洱市曼海村、玉溪市馬房村、昭通市巡龍村……在云南,這些具有鄉風鄉韻的村寨,隨機應變、搶抓機遇,完美公共配套服務,深挖文明資源,成為客居客向往的“詩與遠方”。
多點開花,供給更多選擇
從一組數據就不難看出建設客居云南的有利條件和厚實本底:2024年,全省國內過夜游主人均逗留時包養網間達3.1天,省外游客占全省國內游客的比重超50%。
若何接住這“潑天流量”,讓更多“回頭客”成“客居客”?記者清楚到,為促進客居高質量發展,云南做好游玩業轉型升級,推動業態創新、產品創新、形式創新、服務創優,構建游玩全產業鏈。同時,進步供給側對消費側的呼應度,推進夜間消費經濟、游玩休閑街包養區、文旅消費城市等發展,創新文旅消費新產品、新服務、新場景。
翻開云南近日印發的《進一個步驟推動“客居云南”高質量發展試點任務計劃》,也能感觸感染到決心和力度之年夜:在全省優選分歧主題、分歧類型的鄉村、城鎮社區、文旅綜合體“客居云南”高質量發展試點100個,此中客居村試點不少于70個……
年夜理市中和村就具有必定代表性。該村整合56個閑置院落向藝術家開放,吸引“新年夜理人”1000多人,此中國內著名藝術家100余人,涵蓋繪畫、攝影、音樂等領域,成為遠近聞名的“文藝村”。
云南各地重視晉陞基礎設施條件,深挖當地平易近族文明,拓展完美文明廣場、非遺傳習場所等效能,打造當地居平易近與客居客群共建共享的公共文明服務新空間,建設客居社區“15分鐘”生涯圈,城鎮客居、醫養客居、文藝客居、體育客居、邊境幸福客居等業態多點開花,“客居+”產品體系推陳出新,為游客供給了更多選擇。
地處滇川躲接壤區域的麗江,集雪山冰川、平地峽谷、濕地湖泊等于一身,頗受戶外運動愛好者喜愛。“麗江依托體育基礎設施及文體旅融會新產品,催生20余家承接高原訓練服務的體育客居型企業。”麗江市副市長魏妮婭表現,“麗江每年招待運動隊50余支,近3.3萬人次來到麗江客居式集訓。麗江已成為國內著名高原訓練勝地。”
以體育客居為例,云南打響“跟著賽事往觀光”等brand,發布201場“賽事三進”系列活動。賽事期間,客流帶動特點農產品銷售等文旅消費,構成“賽事流量—消費增量—經濟能量”的正循環。
本年4月,云南出臺《關于進一個步驟培養新增長點打造游玩消費升級版的若干辦法》,聚焦“brand塑造、消費激活、業態創新、服務升級”,發布多項具體舉措,深度發掘“客居云南”、寶躲小城、煙火鄉村等文旅消費新增長點,構成具有云南特點的差異化文旅產品體系。
使“頭回客”成“回頭客”、“回頭客”成“客居客”,離不開貼心服務。出臺一系列政策辦法,組織開展游玩服務創優提質和游玩市場次序整治百日行動,發布具有云南特點的為游客服務十件實事,常態化組織開展文旅志愿服務,“客居云南”的brand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游客知曉。
《光亮日報》(2025年06月06日 05版)